如何提升网络新媒体时代检察人员的
社会沟通交往能力
随着科技的发展,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有了巨大的变化。从刚开始的两微一段、门户网站,到现在的抖音、今日头条等,越来越多的网络新媒体进入我们的视线。而这些新型媒体发布平台的出现,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取信息渠道的同时,也给我们的检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。近年来,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,而网上涉及司法公正的话题也越来越多,检察人员在司法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失误会被媒体无限放大,为网民质疑和为难司法工作提供了素材。这就要求检察人员要尽快适应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挑战,不断提升网络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沟通交往能力,増强应对网络舆情、正确引导网络與情的本领,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與论环境。
一、我对社会沟通交往能力的理解
我认为社会沟通交往能力是人的根本生存能力,沟通交往能力包括倾听、表达、争辩和设计等多种能力,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影响力的重要表现。人们进行沟通的目的包括两方面:一是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,二是增加别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。社会沟通交往能力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,对于网络新时代检察人员的沟通交往能力,我个人认为应当理解为检察人员与社会各界人士(包括网民)通过面对面沟通、发布信息、互动评论、支持点赞等形式沟通意见、取得理解和信任的能力。只有不断提升网络新时代检察人员的上述能力,才能更好的让人民群众理解检察工作,信任检察人员,才能更大程度提升检察机关的形象,减少不必要的涉检信访矛盾,创造一个良好的检民环境,也能让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二、当今网络新媒体时代的特点
当今社会,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日新月异,网络信息发布与传播的便捷性使得各个阶层人民的利益表达、情绪宣泄、思想碰撞无时不刻的在影响着主流媒体表达的覆盖面及接受度。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,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,其中以包括微博、微信公众号、抖音、今日头条最为典型。这些新媒体具有如下几个特点:
一是传播快。传播快如闪电,单位以秒计算。一条信息在网上留存5分钟,就会被转载成千上万次。二是覆盖广。网上空间无限,信息广如大海,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。三是式样多。网上信息转播渠道多样,传播形式多样,包括文字、声音、图像等形式。四是影响大。网络新煤体的信息传播是双向平视交流,一有不慎,就可能小事吵大、大事吵炸。五是作用强。网络问政,载舟覆舟。媒体與论具有强大的群集传播能力、社会组织能力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干扰破坏能力,正成为一种强大的软实力。六是管理难。网络新媒体是跨平台融合的综合平台,有根无心,事发难寻,力量强大。网络新媒体具有双面性,它是交换性传播,可以从虚拟世界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行动,可以使个人行为聚合为群体行为。所以非常难以管理。
此外,网上社会信息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仇官、仇富、仇警气氛充斥网络,总有人紧盯政府、官员、富人和政法机关发布负面信息并妄加评论,搞與论有错推定,随意“拍砖”。这些特点无不影响着我们检察人员工作的方方面面。
三、检察人员在网络新媒体时代面临的严峻形势
当今时代,网络新媒体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日新月异,检察人员在工作中同样面临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挑战。
一是新媒体的式样越来越多,让人应接不暇,无孔不入。而网络新煤体造成的影响也是随时随地,巨大无比。检察工作也无时不刻的受着网络新媒体的影响。一些个人自媒体发布平台的广泛应用,可以让一起普通案件瞬间在网上掀起舆论风暴。其传播的强大力量和速度让人应接不暇。现在是全民记者的时代,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,自主编辑、发布信息,这些信息随时会伴随着各种评论瞬间传遍全国乃至全球各个角落。
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壮大,我们身边的录音、录像设备日益大众化、小型化、便捷化。这样使人民群众对检察人员工作的监督成为无处不在。检察人员在日常与人民群众交流过程中的一个小举动,经过网络之后可能会被无限放大,有的甚至会被恶意剪辑。一旦上传到网络,就会迅速发酵,带来血雨腥风,给检察机关及检察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,也给我们检察工作的舆论环境和宣传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。
三是基层检察院本身处在司法实践的最底层,对于我们基层检察院的检察人员,我们的执法工作有90%是直接面对人民群众,这就必将引起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,身处人民群众及各种网络新媒体的时刻监督下,工作中稍有失误就会引起涉检輿情危机,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冲击都无法回避。
四、检察人员在社会沟通交往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
近年来,检察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,检察人员的社会沟通交往能力也在稳步提升。但由于科技社会的日益发展,检察人员在社会沟通交往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“不适应”,主要表现在:
一是观念不适应。首先是对新媒体时代网络與情的理念滞后,很多检察人员还不懂得如何和媒体打交道,没有意识到网络也是民意沟通、疏导情绪的渠道,对网络舆情重视不够。很多检察人员拒绝和媒体打交道,认为应对网络與情是宣传部门的事,自己只要把案件办理正确就行了,没有认识到应对情、化解矛盾、维护稳定是每个检察人员的责任。
二是方法不适应。目前部分检察人员在与来访群众交流时,存在危机意识淡薄、遇事反应迟钝、不愿说、不善说不敢说的情况。在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时,不敢立刻表态,让人民群众觉得态度推诿,由此产生不满情绪。此外,部门检察人员在接待来访群众时,释法说理的能力有待提高,不能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人民群众解释相关法律问题。甚至有的检察人员在接访时,由于一时情绪激动,说出一句过激的话或某个过激的词。而这些内容被发布到网络新媒体平台后,就会被无限放大,造成不好的影响。
三是队伍不适应。目前检察人员在工作时存在重办案、轻宣传的现象。对宣传工作不够重视,平时缺少应对與情的培训,应对起舆情来力不从心、顾此失彼。大多数检察院没有新闻发言人制度、也没有固定的新闻发言人,导致面对网络與情时基本上都是是孤军作战,很难在舆情发生时能随时拉出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。
五、检察人员提升网络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交往能力的几点建议
作为新时代的检察人员,我们将如何面对网络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挑战,不断提升我们的社会沟通交往能力?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:
一是要不断培养與情意识,首先要切实提高每一位检察人员的认识,增强政治敏锐感,增强和提高社会沟通交往能力的责任心和紧迫感。形成与网络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工作理念,夯实提高能力的思想基础。其次,要强化平等传播意识,积极抢占新媒体阵地,加强官方网站、官方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自有媒体建设,掌握与网民沟通的技巧,提高检察工作的亲和力和公信力。再次,要强化舆情风险意识和监督意识,时刻绷紧办案社会效果这根弦,杜绝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“两张皮”的现象。
二是要提高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。首先要提高检察人员的业务水平。打铁还需自身硬,我们能更好的给来访群众解释法律、宣传法律。首先要自身业务素质过关,才不会在面对来访群众或媒体时出现不善说、不敢说的情况。其次,要不断提高检察人员的释法说理能力。法律规定是刚性的,对于一些没有什么文化根底的群众,有时用法律用语去解释现实中的法律现象,不仅解释不通,还又引来一些误解。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检察人员要有足够高的释法说理能力,将一些难懂的法律条款,用通俗易懂的词语表达出来,让人民群众听得懂、看的明,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与对抗。第三要提高检察人员的情绪疏导能力。大多数来检察机关表达诉求的群众,都存在一些不好的情绪。作为新时代的检察人员,我们要站在来访群众的角度,设身处地的以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态度,进而引导来访群众,放下情绪,解决问题,逐步化解信访矛盾。
三是要狠抓检务公开。近年来我们检察机关的检务公开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,为我们树立检察机关的正面形象起到很好推动作为。我们要继续大力加强检务公开力度,让社会各界了解检察院、理解检察院,使那些别有用心的人、想做检察院文章的人没有机会。此外,我们还应创新检察机关新闻发布形式,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互动,为网民答疑解惑,不断提高检察机关的公信力。
四是要培养良好作风。提升社会沟通能力要从抓作风做起。一是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,在面对重点案件时,需建立舆情档案,研判其以后是否可能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而引发輿论危机,做到有的放矢。二是要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。每个检察人员在办理案件或接待来访群众时,要树立良好的形象,注意文明用语,解答问题时要用词严谨准确,避免给来访群众和媒体留下可乘之机。三是要有敢打必胜的信念。不要患“网络恐惧症”,出了问题不堵不盖,不推卸责任。不能空走程序不解决问题,出了问题要诚恳改正,应对得当,减少不必要的连锁反应,将网络與情及信访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五是创建一支素质过硬的网络舆情应对队伍,形成與情应对长效机制。首先检察院要通过制度建设提高宣传策划等能力,加强与媒体的沟通,减少舆论炒作风险,以制度建设提高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交往能力。二是要健全领导机制和宣传机构,专职与兼职相结合,组建网宣队伍,建立上下统一的工作体系,打好网络上的與情战争。三是要建立舆情研判机制。深入研究新兴媒体的特点和定位,通过调研加强对检察工作的舆情风险评估,准确分析研判网络舆情,提前进行舆论风险评估,及时制定舆情引导预案。四要健全民意沟通机制。改进和完善基层检察院与新闻媒体沟通协调机制,健全和创新工作整改情况向群众反馈机制,健全和创新民意转化机制,将防止舆情风险的防线前移。五要建立舆论引导问责机制。对于网络新媒体所涉及的事件,要尽快明确责任主体,形成舆论快速回应的责任机制,明确责任人,对出现问题的追究责任。